首页 > 新闻 > 湖北 >

踏上竹马飞奔 湖北队获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多项第一

发布时间:2019-09-17 13:01:06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郝菁 通讯员 潘高峰)9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的比赛已全部结束,湖北代表队在该项目上取得了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高脚竞速大满贯”。

湖北队获奖运动员陈芬在领奖台上 图片来自官方通讯社

高脚竞速是湖北代表队的传统优势项目,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北队斩获7个项目中的5个一等奖。本届运动会上,湖北赢得了高脚竞速女子100米(运动员陈芬)、女子200米(运动员陈芬)、男子200米(运动员向雲鑫)、男子2×200米接力(运动员孙先峰、向雲鑫)和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运动员孙先峰、向雲鑫、陈芬、曾璐)等五个项目的一等奖;男子100米(运动员向雲鑫、孙先峰)、男子200米(运动员向雲鑫、孙先峰)两个项目的3个二等奖;男子200米(运动员向慊)、女子200米(运动员曾璐、李娜)两个项目的3个三等奖。

孙传清和获奖运动员孙先峰、向雲鑫合影

高脚竞速的教练孙传清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湖北省从2015年开始建立湖北省高脚竞速训练基地,在恩施市小渡船中学,每年的寒暑假都有一批年轻人加入到高脚竞速的训练中来,湖北省民宗委对于基地建设划拨专项经费,运动员们的训练和吃住都得到了保障,这为我省不断挖掘高脚竞速运动员苗子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希望高脚竞速能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我希望高脚竞速这个项目能成为全运会的项目,这是我的梦想!”孙传清说,自己在本次高脚竞速项目结束后,主导建立了全国高脚竞速项目教练群,全国各省各民族教练员相互成为了朋友,从训练方式到各省人才挖掘等方面都深度交流,高脚竞赛项目能够被普及、被更好的传承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领奖现场 图片来自官方通讯社

90后运动员孙先锋本次获得了高脚竞速4个项目的一等奖,他自2010年就开始学习和训练高脚竞速,在2011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后依然不间断的进行训练,2011年至2014年的武汉体育学院操场上,经常能看到踩着竹马飞奔的年轻人,吸引着很多同学围观。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恩施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也会给学生们教授如何骑竹马。传承,在孙先锋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同是一等奖的运动员向雲鑫已学习训练了8年的高脚马,自2017年在武汉商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恩施从事健身教练的工作,今年6月接到湖北队的通知,他毫不犹豫的辞去了健身教练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来,在问及未来发展时,向雲鑫说,最希望在学校做个老师,能把高脚竞速这个项目教给更多年轻人。

孙先锋在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赛场上精彩瞬间 图片来自官方通讯社

什么是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高脚马”,也叫“骑竹马”。明代时期,有些生活在湖南境内的苗族、土家族人,由于生活贫困买不起鞋穿,他们在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平时出门的时候,两只脚伸进网子里,用竹竿来代步。后来,“踩高脚马”这项活动广泛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大约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发展,“踩高脚马”逐渐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1985年举办的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上,高脚马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第一次亮相。1986年,湖南省体育委员会(今湖南省体育局)将高脚马整理成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极具观赏性。之后,高脚马作为第一个按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立项暂行规定》立项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在2003年的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并根据其特点定名为“高脚竞速”。

与普通的田径比赛不同的是,田径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脚,而高脚竞速则是顺步跑。因为竹竿比较细,接触点比较小,所以高脚竞速比赛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于顺步跑。虽然高脚竞速在成绩上展现为速度的比拼,实际上更是对运动员平衡性、协调性、稳定性的考验和较量。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