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 减轻基层负担]武汉汉广社区24块机构牌子被请下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芳彭小萍通讯员肖何
编者按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时,有哪些动真碰硬查摆整治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好做法?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哪些新变化新气象?本报即日起推出专栏,反映我省各地各部门的具体举措和实效,敬请关注。
“牌子少了,墙上亮了!”
7月16日,武汉市江岸区汉广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银香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参观社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口,“一横三竖”4块牌子是标配,庄重清爽。“共撤了24块机构标识牌。以前,仅大门口就有大大小小10块牌子呢!”她说。
进入大厅,墙上两张“功能室索引图”清晰明了。
“118,图书阅览室”,顺着索引,记者找到118房间。屋里,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做游戏。
“以前,房门口牌子都挂满了,图书室、妇女之家、青少年空间、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书画室等功能标识牌,每块牌子后面都对应一家指导单位。”陈银香说,这曾让她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么多单位齐心支持社区工作;
忧的是,一家单位一块牌子,一块牌子对应一个制度,牌子、制度均要上墙,屋里、屋外,甚至连柱子上都挂满了。
无奈之下,社区只能在功能室门口安装抽插式牌子,哪家单位来检查工作,就换上哪家的牌子。
“来社区参加活动的居民反映,眼花缭乱。”陈银香说。
民呼我应,立行立改。
“向杂乱无章、名不副实的形式主义挂牌来一次集中摊牌撤牌!”今年1月10日,武汉市召开全市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形式主义挂牌清理整顿工作会议。
针对挂牌过多过滥、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全市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形式主义挂牌问题的整顿方案》。
按“清理一批、精简一批、整合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方案明确规定:凡无法律依据、无区级以上党委政府要求的或属社区(村)内设机构(组织)的,一律不得悬挂机构标识。
“各类牌子精简幅度达90%!仅机构标识牌就从清理前平均每个社区30块,减到了目前的11块。”武汉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刘勇介绍。
正在汉广社区活动室打乒乓球的叶小冬婆婆,早已发现了变化,“门上牌子少了,墙上制度撤了,看得疏朗多了。”
她点开手机“武汉微服务”小程序,各类社区服务、办理事项,一目了然,“墙上内容,网上都有,不担心服务不到位。”
“制度重在发挥作用,一般不上墙悬挂。坚决杜绝满墙悬挂制度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制度走下墙头,走进心头。”武汉市江岸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小健说。
据悉,为标本兼治,武汉市坚持“减牌子”不减经费、“减事项”不减服务、“减考核”不减指导、“减台账”不减实效,不定期明察暗访,对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
记者手记
走下墙头走进心头
周芳
牌子满墙,群众反映强烈。
“上墙”不“上心”,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仍是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
武汉市为基层减负、增能、赋权,下了功夫,成效明显。
整治不是一阵风。该市出台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准入标牌指导目录,从源头上规范,建立长效机制。
减负做减法,服务做加法。该市学习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实施“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上下联动、聚合力量,为基层提供更多精准服务。
让精力走下社区墙头,才能让努力走进群众心头。
少做一些花里胡哨的虚功,多做一些群众最急、最盼的实事,让基层把更多时间解放出来,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才能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业绩写在天地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