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互联网+垃圾分类好做吗?业界:探索落地比炒作概念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7-10 11:33:54来源:光明网
  【垃圾分类面面观③】

  实习记者 李乾

  打开支付宝APP,搜索“垃圾分类回收”,点击“易代扔”,用户就可以像寄快递一样网上预约下单,足不出户直接回收废旧衣服、书籍、塑料等废品。家住北京昌平的郑先生体验了一把移动端垃圾回:“确实挺方便、挺环保,还可以领蚂蚁森林能量……”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废纸回收量为5285万吨,废塑料回收量为1693万吨。最近,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加强严规,旨在通过约束机制,逐步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中国人口基数大,且每天各大城市都会产生巨量垃圾,类似北京每天产生近2.6万吨,这些垃圾又必须得分类回收;此外,最近各城市的垃圾分类的强制立法将垃圾分类推到了政策风口上。我觉得,垃圾分类回收市场的‘蓝海’还很大。”垃圾回收小程序“物尽其用”科技有关负责人黄毅说。

互联网+垃圾分类好做吗?业界:探索落地比炒作概念更重要

  图为支付宝“易代扔”小程序

  返现与积分,互联网+垃圾分类创意多

  什么是“互联网+垃圾分类”?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说,互联网垃圾分类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垃圾分类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员现场监管的强度,提升分类准确度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类似“小黄狗”“绿岛”等都是典型例子。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纷纷落户的“小黄狗”智能垃圾回收箱,采用的是“智能回收终端+大数据运营平台”模式,居民只要在分类回收机上输入手机号码或扫一扫APP,就可以打开回收箱门,回收机会对投入的垃圾进行智能识别和称重,最后根据不同废品市场价格计算返现金额,回收商则可以通过APP支付购买箱内的可回收物品。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的“绿岛”垃圾回收站,通过“智能回收+积分回馈”方式来引导和吸引学生来参与垃圾回收。学生按照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指引,将“干垃圾”送到绿岛的服务点进行“称重”+“积分”,就可以完成智能回收过程。服务点除提供回收业务外,还在网点的二楼提供学习和休闲区,从另一个方面增加绿岛的收入。“在‘绿岛’内的消费,可用积分来抵扣,当然也可以货币,且网点还可以提供部分的勤工俭学岗位。”王筱虹这样说。

  值得关注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互联网+垃圾分类”最常用的技术。比如,“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通过摄像头抓拍,再通过后台大数据智能识别回收垃圾类别;对于纸张、书籍一类,通过智能测量平均密度、平均体积等来识别。“如果市民出现误投、乱投的现象,‘小黄狗’可智能识别出错误的垃圾种类,然后把垃圾退还到投递口;同时,还能把误投信息记录到用户的数据,记入失信系统。”该机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艾广宇说。

  在王筱虹看来,虽然互联网本身并不能对垃圾进行分类,但能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实时反馈”特点,提高垃圾分类中前端效率,而且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前端人力成本,并引导居民提升垃圾分类的有效性。

  其实,不仅仅是提高回收效率,甚至还能促进就业。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等地,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就催生了“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新兴绿色职业。

互联网+垃圾分类好做吗?业界:探索落地比炒作概念更重要

  “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李乾/摄

  陷入负盈利困境,强制措施或倒逼破局

  然而,不太乐观的是,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功能。在过去的两年里,大批垃圾分类企业倒闭,在“企查查”软件中,垃圾分类企业从前两年的4000多家,锐减到了现在的不足200家。

  “小黄狗”作为此前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创业公司,在2018年6月也曾拿到中植集团10.5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0亿元,最高峰时注册用户超300万,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但目前也处于“破产重整”的流程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朱芬芬看来,究其根本是成本、居民观念习惯问题。朱芬芬认为,一方面是可资源化的垃圾质量不高,部分居民在前端垃圾分类时没有很好地做好干湿分离,致使回收到的垃圾不能在后端进行回收利用,且很多年轻市民的收益需求低,垃圾分类回收积极性低,导致单位回收成本大;另一方面是人工分拣投入成本较高,调查发现,上门服务一次成本最低为6到7元,而回收收益可能还不及人力成本,加之回收设备制造、物流运输、仓储、分拣、人员薪酬等成本费用,盈利压力更大。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最近垃圾分类强制措施的施行,互联网+垃圾分类似乎又迎来新契机。朱芬芬告诉记者,强制分类理论上对垃圾分类行业应该是促进的。强制分类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收到更多可资源化垃圾;二是可资源化垃圾质量提高了。但要真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只有强制分类还不行,要强制更精细的分类。

  如果强制分类确实是一种新趋势,但国内垃圾分类生态体系还有待完善,开始推行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最近上海很多网民在吐槽,这类大都市时间、金钱成本高,很多上班族没有余力做细致的垃圾分类。“就目前来说,互联网+垃圾分类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朱芬芬说。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艾广宇认为,借助这个契机,未来将把年轻人作为重点推广对象,使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潮流”活动。据了解,未来“小黄狗”还将利用社区便利店、便民服务点、社区服务点探索“代收代储”新模式,以提升回收率。“将建造包括物流体系、网上商城、垃圾分类征信系统等在内的相关配套措施,将互联网+垃圾分类打造成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不过,王筱虹也提出了疑虑。她表示,借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确实是未来趋势,环保也不例外。但如何真正落地,使得网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这才是关键。“互联网+垃圾分类就怕只炒作概念,而实体系统没有变化,这就是‘换汤不换药’,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类似共享单车‘小黄车’那样的情况。”王筱虹说。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