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9-07-08 17:33:20来源:光明网
火热的七月,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绿树成荫。

  在村头,几位村民相约一同赶往村里创业扶贫食用菌产业园区。

  “以前打工都得出村,现在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在家门口就上班了,这收入也增加了。”提起村里产业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河北村村民们交口称赞。

  7月7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来到河北村,媒体记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

  项目助力发展

  嘎呀河北岸的河北村,贫穷落后曾一度是它的代名词。

  而眼下这里,却是“老百姓钱包鼓,村里产业后劲足”。

  是什么让一个小村庄,华丽转身?

图片1.jpg

河北村第一书记曹爱鹏

  “河北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更少不了干部与村民的齐心协力。”河北村第一书记曹爱鹏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用这样的一句话带出河北村发展主线。

  这个说法,也得到河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涛的认同。

图片2.jpg

刘海涛谈产业带来的改变

  “河北村在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31户 48名贫困户,在图们市脱贫攻坚产业扶持背景下,村里发现脱贫的根本核心是在于产业发展。”刘海涛在接受中国吉林网专访时坦言,经石岘镇党委、政府在长期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后,确立了以食用菌产业作为石岘镇扶贫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需要科学预判。

图片3.jpg

灵芝

图片4.jpg

木耳

  “一个产业的确立,前期调研很关键。”在刘海涛看来,过去村里虽然有部分农户从事木耳种植产业,但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质量、产量均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差,实际付出劳动转化收入成效并不明显。

  正基于此,根据部分行政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贫困人口缺乏模范带动的实际情况,统筹整合扶贫资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行,依托河北村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集中打造了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变粗放型农户种植为集约型基地管理,实行“资源集中配置、生产标准经营、产品统一销售”的模式,稳定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扶贫之路,有效辐射带动全镇食用菌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输血”变“造血”

  将“输血”扶贫资金谋划成“造血”产业项目,河北村为贫困对象脱贫提供了切实保障。

  “产业园区规模不小,从头到尾走完一公里,在村民心里这就是致富带。”刘海涛说,一路走来,河北村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实现了产业带动、劳务增收、劳动力回引等多重目标,促进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基地有大棚52栋,2018年这个园区产值达到700多万元,产生的扶贫收益资金是40多万元。通过产业带动扶贫,河北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1777元。产业所产生的收益近4000元,从根本上保证了贫困户的脱贫,也确保了脱贫不返贫。

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一公里产业路

  产业创富,具有示范效应。

  在图们,河北村的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更是成了脱贫创富产业样本。

  爱心超市暖人心

  产业富民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变。

  “我们村有个爱心超市,很有特点。”刘海涛透露,为激发村民参与本村各项活动积极性,提振大家的精气神,河北村于2017年末设立了“爱心超市”,物品来源为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爱心捐赠的生活必需品。“爱心超市”的运营有效推动了河北村脱贫攻坚、创建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的开展。

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了,这个爱心超市谁服务?服务谁?咋服务?啥效果?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爱心超市服务人员为河北村干部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积分管理员)负责本村爱心积分的日常记录工作;监督委员会主任(积分监督员)负责本村爱心积分积分监管工作,并及时对积分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村干部(物品管理员)负责建立《商品进出台账》,确保“爱心超市”兑换商品、往来积分账目吻合、一致。

  服务对象为经河北村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且符合本村村规民约制度的在村常住户。

  日常,村民可通过参加参会议事、环境整治、卫生评比、文体活动、政策问答等载体活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计入个人积分存折,并在河北村“爱心超市”积分明细展板公示。将每月的5日和25日定为“爱心超市”集中开放日,村民依据累计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粮油、香皂、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兑换剩余的积分可用于下次使用。

图片9.jpg

  刘海涛透露,通过运营“爱心超市”,村民在家门口参加活动就能获取生活必须品,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通过运营“爱心超市”,村委会有了提高村民参与本村各项活动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栾喜良 贾子尧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