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柔情慈母的挚爱家书 革命斗士的坚定信仰

发布时间:2019-07-04 23:11:59来源:光明网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7月2日,“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全国摄制组来到中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看到了著名文物江姐“托孤遗书”原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蕾蕾说,“这封信中,饱含着一个革命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厚爱和殷切希望。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封“托孤遗书”背后有怎样的故事?青年讲解员雷雨介绍,江竹筠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四川省自贡市人,是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幼年做过童工,1939年加入共产党。

  1940年,江姐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给当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负责通信联络工作。同时,他俩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称她“江姐”。

  1947年4月,江姐和彭咏梧去下川东发动武装起义。

  1948年,彭咏梧不幸牺牲,头颅被砍下挂在城墙上“示众”。江姐仍然继续奋战在武装斗争的第一线。当年6月,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关押于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监狱。她受尽酷刑,傲然宣告:“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这封遗书写于1949年8月。当时,江姐偷偷地将吃饭时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沾着用烧焦的棉絮与水调和制成的“墨水”,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艰难地写下。

  “江姐在‘遗书’中写下:‘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张蕾蕾说,从信中可以感受到江姐对革命取得胜利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做好了为革命信仰牺牲的准备,是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在这封信中,江竹筠还表达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展现了不断求学的精神——“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地在学习。”同时,她还对谭竹安提出了愿望,“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有更惊人的进步。”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壮烈牺牲,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江姐就是红岩精神的生动写照。” 张蕾蕾说。(田文生)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