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协议:“完全不足够”:Greta Thunberg在欧盟气候法律方面做得不够。
显示 达兹恩事实上,由于冠状病毒,目前没有任何来访者获准进入欧洲议会。少数例外情况下获准进入的人,如记者,必须签字表示他们没有进入危难地区,也没有与病人接触过。他们还必须留下联系方式。
这个星期三有一个例外,但是格蕾塔·通伯格完成了。据英国议会议长戴维·萨索利(David Sassoli)称,这位瑞典气候活动人士是由环境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尔·坎芬(Pascal Canfin)亲自邀请的,无论谁受到委员会主席的邀请,都不会受到进入的障碍。
所以,这个星期三,Thunberg在一个拥挤的大厅前十分钟的演讲中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委员会气候法还是不够。随后是长时间的掌声和起立的喝彩。
布鲁塞尔当局当天在格里塔·通伯格(Greta Thunberg)出席内阁会议后提交的气候法,使得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立的计划具有约束力。这是“绿色协议”框架内的第一项具体立法建议。这一欧盟气候计划要求经济彻底转型,走向脱碳的欧洲。
有人特别批评这项建议,认为它尚未确定中间目标。欧盟委员会希望将2030年的气候目标提高到50%至55%,与1990年相比(目前欧盟的减排目标为-40%)。然而,目前它仍在进行影响评估,以便在秋季才能提出具体建议。
然而,对于10月份在莱比锡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和世界气候变化会议于11月在格拉斯哥向巴黎协定的其他各方施加压力。目前提交联合国的计划将导致全球变暖2.7度。然而,1.5度被认为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倾斜点;此外,具有灾难性后果的气候变化可能无法再停止。
对缺乏碳预算提案的批评
因此,正如格蕾塔·通伯格在她的演讲中多次强调的那样:“当你的房子着火时,你不会等待很多年来扑灭这场大火。但这正是欧盟委员会今天提出的“,她在出席环境、公共卫生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时批评了这位气候活动家。“目前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提出的建议是完全不够的。“
这位17岁的年轻人特别不喜欢这样一个事实,即该提案不包含碳预算,而且通常不会在政治和媒体上谈论。这样的预算将设定人们仍然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避免全球变暖超过临界点。根据这一数据,预计目前全球将有3400亿吨的数据发布--然后就必须结束了。
GretaThunberg绝不是唯一对气候法律持批评态度的人。绿色和SPD不要认为气候法律是足够的。“到2050年使欧洲气候保持中立的目标不适合于实现巴黎气候变化目标,”欧洲绿色议员朱塔·保卢斯(Jutta Paulus)说。“它完全开放了欧盟仍然可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只有这个二氧化碳预算是相关的。“
如乌苏拉·冯德莱扬去年12月,她提出了绿色协议,并将其与登月相比较。SPD然而,政界人士蒂莫·沃尔肯(Tiemo W Lken)称,气候法是一个“错过的开端”,因为有关中间目标的提案没有出台。SPD呼吁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减排55%,而绿党甚至要求减排65%。
这个CDU“我们需要现实一点,”委员会主席说,他说:“我们必须现实。”欧洲人民党基督教民主集团(基督教民主党)环境发言人Peter Liese。将气候目标从40%提高到50%已经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而且在国际比较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增加到55%将导致非常痛苦的变化,”欧洲议会议员说。
经济担心高成本
事实上,经济已经很紧张了。“欧洲气候保护法草案激起了许多德国公司的愤怒,”总括商会联合会副首席执行官阿奇姆·德克斯(Achim Dercks)表示。“因此,欧盟再次设定新的具有约束力的目标,而不考虑关键领域的可行性。”
这个欧洲经济的核心产业低碳生产缺乏技术上的、最重要的是经济上可行的替代品。此外,更严格的削减目标意味着公司的成本更高,从而失去了投资资金。Dercks警告说:“人们担心整个行业都将被赶出欧盟--这将对经济实力和气候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德国工程协会VDMA欢迎气候法律,但卡尔·马丁·韦尔克总统呼吁第三国的减排被气候中立所抵消,以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关键技术”。
欧盟委员会可能已使法律尽可能简明扼要,而且尽可能少细节,以避免在立法过程中进行长时间的讨论,从而确保尽快通过该法律。事实上,这项法律应该已经在10月份作出决定,以便及时世界气候变化会议.
然而,委员会、议会和理事会之间的漫长谈判--包括游说影响力--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瑞典社会民主党议员JytteGuteland是负责气候法律的报告员。因此,她也是议会起草法律的首席谈判代表。
“我们必须更加雄心勃勃,”她在环境、公共卫生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上对GretaThunberg说。“但这并不容易。在这个议会里,也有反对气候保护和反对你的保守势力。“
在演讲结束时,Thunberg谨慎地警告说:“大自然不是在行动,你不能和物理做生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