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要动员更多人参与
7月3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就“健康中国行动”之防控重大疾病各专项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对其中的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专项行动进行了解读。
地方病防控要啃硬骨头
“总体上,我国地方病已达到基本控制的水平,碘缺乏病等已达到持续消除水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说,但是,大骨节病、克山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等地方病目前仅达到基本消除水平,局部地区地方病防治措施并未完全落实,尤其是边远和贫困地区,“地方病防控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
孙殿军说,根据当前我国地方病防控形势,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专项行动中提出,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22年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到2030年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
“地方病防控行动主要有两个目的。”孙殿军说,一是全面落实地方病防治措施,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目前,全国还有4000多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需要进一步改水或巩固提升改水效果;大部分饮茶型地氟病病区低氟砖茶覆盖率不高;某些省份合格碘盐食用率达不到90%的县的数量逐年增加。二是加强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力度,助力实现全面小康。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地方病的历史重病区,有成人大骨节病病人17.7万人,氟骨症病人31.9万人,砷中毒病人0.86万人,克汀病病人0.8万人。地方病是病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了这些病人及其家庭的脱贫致富。
在具体措施方面,孙殿军介绍,对饮水型氟砷中毒高发地区,将完成改水工程建设;对居住分散、改水成本高的,可结合脱贫攻坚进行搬迁。对饮茶型地氟病高发地区,支持地方政府采取定点生产、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低氟砖茶价格,推广低氟砖茶。此外还将开展地方病病人综合帮扶和救治工作。对大骨节病、氟骨症等患者进行残疾评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残疾保障范围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防控输入病例是新挑战
“防控输入性疾病已成为传染病防控的新挑战。”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肖宁说,伴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走出国门去经商、旅游的越来越多,输入性寄生虫病也伴随而来,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以疟疾为例,2017年,我国已没有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报告的2858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且大部分是我国的归国居民。其他疾病,如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在非洲和南美有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流行,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输入。另外,最近两三年,还发现有输入性锥虫病,这种病既往在我国是没有的。
肖宁说,在防控过程中,加强了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信息报告和人员培训。医疗机构也被纳入其中,因为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往往医院是第一发现方,接着是疾控中心跟进。“所以,通过系统能力的建设和医生对疾病认识的提高,我们对输入性的寄生虫病防控还是有信心的。”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刘中夫介绍,艾滋病防治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专项行动不仅强调个人应当掌握防治知识和减少危险行为等,也动员支持社会各界和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在政府层面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提出了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全覆盖和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随访服务的规范性的要求,以实现将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标。
针对近期媒体上关于我国高校学生艾滋病疫情高发的情况,刘中夫表示,近几年每年都报告发现3000多名高校学生感染者。青年人处于性活跃期,艾滋病防治意识不强,防控形势严峻。全国疾控部门和高校开展了大量针对青年学生的防控工作。“最近,中国疾控中心针对青年学生开发了一套知识要点、一本防艾手册、一个宣传视频,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志愿者活动中来,不仅让自己远离艾滋病,还要成为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刘中夫说。
在结核病防控方面,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专项行动提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5/10万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的目标。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张慧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结核病第二大高负担国家,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占全球的9%。“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是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的呼应。指标值之所以定在55/10万,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长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