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实施“医联体”,北京首钢医院25种中选药品销量稳定

发布时间:2019-07-20 17:23:08来源:人民网

近半年来,随着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推进,人们对于“4+7”药品带量采购也渐趋耳熟能详。自2018年11月该政策颁布开始,全国11个试点城市各自制定发展策略与发展目标,各具发展特色。

首钢医院创信息开放、高效透明的“医联体”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首钢医院)在推行“4+7”政策时,其发展得较好的“医联体”制度显示出优势。

“医联体”是指由核心单位及其他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医疗体系。在“医联体”范围内,基于相对完善的数据库,患者的治疗信息可以共享。本网采访得知,首钢医院与北京其他15家核心、社区及郊区医院共同组成了涵盖16家医院的“医联体”队伍。

首钢医院副院长王海英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我们向相关的医联体医院宣传,要想让病人沉下去,必须做到不管到哪家医院去开药,都能开出所需要的药。” 王海英指的是,在“医联体”中一家医院开的药品,在其他的医院也可以开到,包括社区医院或者郊区医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买药的效率。

在“4+7”药品集中采购的背景下,“医联体”的作用更为明显。如今的药品都是“一品双规”,曾经大医院多使用进口药,而小医院多使用国产药,有一定医疗差距。“4+7”实施以来,无论大小医院都会具备相同的“4+7”中选药品,通过“医联体”内部数据系统引流,开药、取药更简单便捷,缩小了治疗差距也缓解了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

据王海英副院长介绍,首钢医院每个月都会对“4+7”中选药品的使用量进行检测。截至本次采访时,自然月统计4月、5月的基本使用的情况与预期一致,而像头孢呋辛酯等,目前是超额完成的进度。

开展分级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4+7”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经过了一致性评价,由于是仿制药,其价格远低于进口药或者原研药。但是对于病人而言,他们起初使用此类药品,可能持怀疑态度。基于此,北京首钢医院开展了对工作人员的分级培训,也加大了针对于病人的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宣传,积极推进“4+7”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

王海英说:“病人来到我们医院,有时不是直接去看医生,可能会问到护士、药房工作人员,有可能还会问到保安,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层级的培训,就是这些非医生的工作人员,也要知道这件事情(“4+7”集中采购)。”

此外,首钢医院在宣传该政策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医生等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口头介绍,二是通过树立宣传板、易拉宝等媒介进行宣传。每个有相对应中选药物的科室都会摆放“4+7”药品集中采购的宣传材料,让病人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这个政策。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诊部大厅内的“4+7”政策宣传展板 / 邓睿 摄

药价降惠患者,多方表示支持

“4+7”是普惠民生的政策,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集中采购可以与药厂之间达成双赢,以量促销,中选药物的价格大幅降低,药费又由国家医保与患者双方承担,最终个人承担的部分药费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得到了患者的普遍支持。以吉非替尼为例,作为中标的唯一一款肺癌原研靶向药,每盒单价由原来的2280元下降到547元,降幅达76%,切实惠及患者。

实际上,除了百姓,医院、医生乃至药厂都对“4+7”政策持支持态度。人民网从北京首钢医院了解到,在药品“零加成”之前,使用药品的整体的销量是不跟科室挂钩的,而在药品“零加成”之后,医院依然不给科室分指标的,医生的收入与用药没关系。医院方、医生方都表示十分支持“4+7”政策,因为只有药价降了下来,病人的治疗成本降下来,医院的治疗连续性、治愈率等才会提高,这一点在慢性病方面更为显著。

此外,随着仿制药价格在国内的下降,这种形势一定程度上是倒逼了原研药企业思考是否应该合理降低药价。所谓的“天价药”将会在市场上逐渐减少。该趋势也会促进药厂自主的开展新药的科研以此来提高原研药的不可替代性。药厂需要积极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发挥自身优势争取中选,一定程度上促进医药研究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11个城市全面落地实施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共有25种药品成为采购目标。北京首钢医院王海英副院长表示,“4+7”是既有利于人民又有利于医院的政策,但目前,通过“4+7”的药品还是较少的,应该加以推广,扩充试点的城市和中选的药品。

另据人民网消息,在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重点工作任务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药品集中采购规模,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李凌宇)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长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