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重任,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对于守正创新、铸魂育人,引导青年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中牢牢确立好、持守好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在生活实践中能做到慎独、知行合一,成为思想自觉、行为笃定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牢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与光荣使命,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将自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树立起培养担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意识。实践证明,只有在理论上清醒和成熟,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的坚定和实践上的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青年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可塑性最强,但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之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尚待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自觉能力有待提高,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引导。作为教师,务必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精心栽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让真善美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增强其识别能力,提升其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荣辱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注重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达成“敬而受教”。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这既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总体指向,又为每一位教师确立了目标,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动指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坚定的信仰、鲜明的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指引方向,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迷不乱,坚守自身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认可,需要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更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交流。通过思想上的交锋交融,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认识世界的“望远镜”与“显微镜”,从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高瞻远瞩,在复杂曲折的社会现象和矛盾困惑中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尺度,将其内化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观念和自觉意识,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善于在历史和国际比较中凸显中国特色和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高度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各种问题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见微知著,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各种困难、困境面前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应对。
三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总体水平。
强化主体意识,担负起培根铸魂之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之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经验教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之重责,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把握这些重要原则,切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增强综合素质,做立德树人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增强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内驱力、反思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和意志力,在教学实践中坚定“主心骨”、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成为立德树人“主力军”,作一名真心热爱思政课的教师、作爱岗敬业“乐为”的教师、作头脑清醒、敢于亮剑的“敢为”“有为”教师,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爱国志向和报国行动。
塑造扎实的理论功底,把“道”讲通、把“理”讲透。高校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讲得情真意切,把“道”讲通、把“理”讲透,既突出教学之共性与个性的兼容,又达成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促使教师的教学从知识讲授到价值引导、从理论把握到方法自觉的转换与深化,让深邃的理论、高远的理想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以教师信仰之笃定、思想之深刻、情感之真切、人格之魅力,真正吸引大学生,让学生爱听乐学、有用管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坚守思想阵地,强化价值认同,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继兵,系南宁师范大学教授、广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11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