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怎样突破短板

发布时间:2019-07-23 13:02:21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怎样突破短板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普通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已相对成熟,进入常态化运行和创新发展阶段。相对于普通高校,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1999年高校扩招后才快速发展,所以也就暴露出忽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综合素养的培养,忽视受教育者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中的文化素质教育也因为理论缺失、实践不足、设计缺位而发展缓慢,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短板。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有力推动了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充分利用艺术类职业院校的优势,探索着一条系统推进高职特色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展示出高职院校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努力。

  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基本素质教育协同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专业素质,共同构成高职学生基本素质体系,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高职院校要发展、高职学子要发展,就必须协同推进各项基本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向同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牢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宗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互渗透,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身心素质教育相协调。坚持提升高职学子身体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康、乐观、积极的态度,并主动服务于提升广大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身心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协同推进。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的转变,使文化素质教育成为牵动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切入点,这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启发高职院校着力实现系统突破。

  其一,改革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其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充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共建“大师+名师”工作室,在企业共建“教授工作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职业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内容嵌入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彰显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地方性。

  其三,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而推进项目化、体验式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实现知识、技能与素质协调发展是一大趋势。这就需要院校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引导团队合作学习,并最终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断提升高职学子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质提升协同推进。教师在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高职院校必须培养能说、能写、能做的“三能型”管理干部队伍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依托“三全”育人平台,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只有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软件和硬件建设,营造“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良好氛围,才能着力打造全体教师员工潜心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文化生态,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职落到实处、创新发展。

  文化素质教育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要见成效,高职院校就必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而依托承接项目、工作室创作、科技文化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载体,高职院校能够贯通第一、二、三课堂教学内容,使包括文化素质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相互融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作者:张阿芬,系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