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家庭作业不能成“家长作业”

发布时间:2019-07-12 12:34:41来源:人民网

  每逢暑假,教育部都会给中小学下发专门的工作通知。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里,“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最受关注。这一要求在不少家长中间引发共鸣,也引起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思考。

  近年来,“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相较于平常,暑期则更容易发生“作业需要家长代劳”的情况。因为学校布置的,除了常规的课程作业之外,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作业,没有家长参与,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此次教育部的“喊停”通知,有利于给学生减负,给家长松绑,让家庭作业回归本义。

  不少家长有如下经历:为了帮孩子用易拉罐做模型,全家上阵喝饮料以收集罐子;为了帮孩子完成过于复杂的研究报告,只好自学之后为孩子“代笔”;为了帮孩子画出能够获评“优秀”的绘画作品,只好亲自上手勾边、涂色……作业评价标准只注重形式和结果,就会忽视孩子实际能力和参与过程,甚至容易异化成家长之间的竞技和比拼。这不仅容易滋生孩子过度依赖、互相攀比的心理,甚至促使一些家长花钱找更专业的“代写”“代工”。可见,科学设置作业内容、合理设定评价标准,才能真正为家长“减负”,更达到家庭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对广大家长来说,在面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时,一方面要克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思维,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减负”不意味着“减责”,家长不必为孩子代劳,并不是说对孩子的作业和学习可以不管不问,恰恰相反,只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心思陪伴并辅导孩子,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才能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教育部在此次通知中还明确要求,学校要“指导家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节约习惯,提高劳动能力”。只有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

  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切忌走向形式主义。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是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只有让这些手段充分契合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以孩子有没有进步、能不能成长作为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加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共识,新的教学手段、培养方式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我们尤须把握好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让一切教育手段和方式都围绕孩子成长这个中心展开。

  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有齐心协力、真心付出,才能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带动孩子,为他们营造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2日 05 版)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家庭作业不能成为家长作业

    到底是家庭作业还是家长作业?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诸如此类的话题争议,终于有了明确的规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