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操纵汇率议题威胁全球金融安全
○ 美国不断升级经贸摩擦,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的外部扰动因素,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大根源
○ 美国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和国际社会的共识,令人难以信服。这一举措无视中国推动汇率机制改革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严重破坏了国际规则,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十分负面的影响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美国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十分荒唐。”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十几年来,一直恪守G20领导人峰会的宣言精神,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
回顾历史,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都展现出了大国担当,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作出了有益贡献。朱隽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多个经济体货币普遍贬值。当时,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地区货币轮番贬值、危机恶化,中国主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有力支撑了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中国再次用行动实践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承诺,并且积极和周边经济体开展货币互换等合作,增强市场信心。
“中国的举措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有力地支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朱隽表示,2010年以来,有不少发达经济体央行借鉴美联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做法,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货币互换安排。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年来在对乌克兰、埃及、蒙古和阿根廷4国的救助过程中,4国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货币互换均被视为IMF放款的先决条件。最终4国融资缺口得以弥补,中国人民银行与其开展的货币互换对危机救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人民币互换现在已经成为区域和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功能。
“国际合作的精神在当前尤显珍贵。”朱隽介绍,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当时中国作为G20的主席国,在上海部长会期间,会同G20各方经过艰苦磋商,首次承诺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重申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有效地消除了当时市场上对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忧。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G20各方还承诺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来恢复市场信心,促进和维护经济复苏。至今仍是G20各国加强宏观经济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典范。
“通过观察人民币近一年多来的波动,我们发现美国不断升级贸易摩擦,恰恰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的外部扰动因素,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大根源。”朱隽强调,美国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和国际社会的共识,令人难以信服。这一举措无视中国推动汇率机制改革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严重破坏了国际规则,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十分负面的影响。
黄益平表示,从最近汇率变化看,其实管理更多是为了减少短期、过大的波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面临比较大的贬值压力,其中一些管理是为了避免过度贬值,而不是为了推动人民币贬值。
近期,针对有专家提出的,我们应主动大幅贬值或主动大幅抛售持有的美元债的观点,黄益平认为,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他建议,人民币汇率应加快走向有管理的清洁浮动,其好处是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减少误解。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在明年IMF要重新对特别提款权(SDR)做评估的时点。
“不要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黄益平说,我们要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改革开放,一是在国内落实竞争中性,二是对外扩大开放,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